第六十四章 集贤书院(2 / 3)

生的心悸,不过也让他们能坚定自己的判断。

太平教绝不是什么导人向善的教派,醴泉那边的情况,消息传得似乎有些太过诡异了。

“如果按照二位所说的事情来看,太平教绝不是什么善教。”

“但醴泉传来的消息却完全不一样,看来其中必然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高适点了点头,他多少也有一些**眼光,可以说在场的除了李太白外,大多数都是家中有着不低身世的,自然能够感知到在这件事背后那一股默默角力的庞然大物。

年纪最小的岑参此时不过是十九,倒是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只不过眼看大家都似乎有这个判断,也就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

已经治理地方有一段时间的颜杲卿更能深刻的理解其中的背景。

“朝廷为了应对各地所需以及边疆的军镇开支,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了。”

“加上各地的世家大族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年年缩减。”

“开元二十二年还有有不少结余的钱粮,到了今年已经是还有欠缺了。”

说到这个,颜杲卿也是不由的叹息万分,他虽然也是出身高门,可是颜氏一脉传承的风骨,却不会搞这么些吞并田地的活计,以他们的家学渊源,也根本不需要干这些。

“醴泉这一份赋税,就等于是在给朝廷内的大员们上眼药。”

“陛下肯定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机会,哪怕不会在全国推广,也肯定会在京畿道,关内,河北这几个地方开展。”

“一旦可以借此将世家大族兼并的土地给逼出来,让更多的农户可以按唐律缴税,那么朝廷的各方面开支压力就能减小,更加关键的是对于各州道的改革,也可以更有底气!”

能够从这一点信息当中看出这么多东西,颜杲卿的眼光不能不说是十分的出色,而颜真卿就内秀许多,眉眼方正刚毅,也是连点头,同意自己从兄的话。

“所以现在在醴泉的太平教起义军,到底是不是二位知道的太平教已经很难说了。”

“可以如此配合陛下所想,我都怀疑...”

话没有说出口,在场的其他人却都已经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可是李杜二人却忽然生出了某种想法,如果太平教已经被替代或是改变了,那么有没有可能,在幕后的那位正是他们的那位道师...周清都?!

这种想法没什么来由,却也很明确的印在了他们的脑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