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张嵩冥思苦想之时,他的脑海中不知为何闪过一个名字。
周代宗。
哪个在遗诏中让太子给自己确定庙号的皇帝。
若非他在遗诏中交代自己的庙号,他的庙号绝对不是如此平凡。
毕竟他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
在英宗被俘之时,代宗皇帝临危受命,将南下的鞑子拒于京城之外。
并联合于谦进行了一波反击,将大周国运再次抬到了一个新高度。
如此功绩,按照本朝“祖有功而宗有德”之论,代宗皇帝怎么都能得一中宗,甚至更好的庙号。
当然,也有少数人认为代宗皇帝配不上这个庙号。
毕竟他在击退鞑子,将英宗皇帝带回京城后,他认为英宗在陷于敌手之时,居然主动帮助鞑子劝降沿途守将。
要求沿途各守将大开城门,欲放鞑子入城劫掠。
企图用这种丧权辱国的方式换得自己的自由。
代宗皇帝认为英宗有损皇家威严,有违太祖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在焚香祷告杨家各位列祖列宗后,他便宣称在梦中得到太祖皇帝旨意,要在太庙处决英宗皇帝。
代宗皇帝此言一出,当时朝中上下一片哗然,纷纷反对代宗此举。
很多支持英宗皇帝的臣子皆言代宗此举不过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排除异己。
都觉得代宗此行乃是暴行。
而代宗闻言,不怒大喜,并声称既然认为他是暴君,便做给朝中各臣子看。
所有为英宗求情的臣子全部下狱。
就连被困于府中的英宗皇帝得知此事亦是大惊。
随即拼尽全力想找太后,宗人府出面。
可惜一切都是徒劳。
代宗在拉着英宗前往太庙之路上,不顾英宗苦苦哀求。
即便英宗言明自己放弃皇位,愿意去做一庶民,只希望能得到代宗皇帝的原谅。
毕竟在他看来,代宗只不过是因为过去的事情伺机报复而已。
当然,代宗也并未同意英宗所言。
直言是因为英宗丢了皇家威严,太祖皇帝震怒,他的职责不过是送他去见太祖皇帝而已。
遂于太庙斩英宗。
张嵩想到这位不按常理的代宗皇帝,再谢谢现在这位仁治皇帝。
二者似乎有许多相似之处。
或许此前不过是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