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教科书(2 / 5)

榔头西一棒槌的,董良需要先将这些东西的大致记忆默写出来,再进行整理。

这些东西的公式,董良是一个都不记得了。这就需要将来学习物理的人在凭借着自己的数学功底去进行试验推导。

甚至这些东西的基本概念,董良都记忆的很模糊,只能竭力的将他解释清楚,然后不停的增删字句,尽量的定义准确。

不过物理教材的编撰还是有一些古代典籍可以提供参考的,这也可以让董良稍微省力一些。

….毕竟物理学是对大自然发生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一般规律。

这种东西有一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古代人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董良就是在马良的帮助下进行编写教材。

马良在一旁捧着墨经进行查找翻译,然后全部把其中的物理知识记录下来。

董良是根据自己的记忆,大致者列个提纲进行填充着脑中零碎的知识,然后再将马良整理出来的填充进自己的框架里,若有自己未曾注意到的,在受到墨经的启发,也可以唤醒自己已经逝去的记忆。

如此一来,董良编撰出来的物理教材还算的上是厚厚的一本。

各种知识也算详实,还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佐证。

董良也可以拿着后世存在的一些先进的又简单容易理解的机械技术让学生们开拓视野。

并且启发他们去发明创造。

但是对于化学教材的编撰,就让董良感到更加的痛苦了。

冥思苦想一番,最终也只得到了薄薄的一小册。

化学反应相关的研究实在是过于抽象,各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单凭肉眼也很难得到观测。

董良只能先给化学定下一个定义,这还是董良在刚刚接触到化学的时候,他的老师给的一个需要背诵的概念。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还有一句区分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话。

那就是物质与物质之间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的就是化学反应。

最后笼统的将脑海中存在的一些基本常识记录下来。比如大气大概存在着什么成分,像什么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董良写着写着就开始挠头。

咬着笔杆子,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写下去。

搜肠刮肚的回忆着为了应付考试而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

只知道电解水可以产生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