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以(理)服人(2 / 5)

一个牲口。

牲口一惊,撒蹄子就乱跑,幸亏是官府反应及时,才没有造成太大的灾祸。

但即便是这样,沿街的店铺,百姓也有许多受损。最后赔付起来,这几个文人身上的钱居然不够。

想要把自己的背景扯出来,让官府给个面子,官府却半点不留情。虽然不曾折辱他们,但对于他们的过错也是进行了训斥,要求他们按价赔偿。….结果最后怎么也赔不起,居然被官府拉去干体力活去了。赔给百姓们的钱财由官府垫付,而这些人在工地上扛木头给官府打工。

寻常文人与百姓起了冲突,那都是百姓吃亏。哪有硬着头让这些文人士子给百姓道歉赔偿的。

这真是让京口的百姓小刀拉**开了眼了,这也让官府的公信力在百姓们心中蹭蹭的上升。

街上再有打架的,百姓们自然也就继续赶上街看热闹。

而当这些事情传扬开来之后,心中怀有一些正义念头的纯正儒生自然也就对刘备他们的好感剧增。

焦矫的事情只是一个插曲。并没有影响到天南海北的学子云集京口,准备在这北固山上新开的大书院进行交流。

一个能同时容纳三千人生活学习的大书院,而且是刘备刚刚占据扬州就开始修建,这更说明了刘备对于文治的重视。

这自然吸引天下文人云集。

到了京口之后,又看到刘备的这铁面无私,更增添了这些文人士子对于刘备**的信任。

几番观察之下,已经有许多文人士子想要投身于扬州的建设,愿意在这里寻找一个机会。

随着聚集在京口内的儒生越来越多,思想的碰撞自然也难免的绽放开来。

一开始各家流派互相激烈的争辩也就罢了。

可渐渐的,北固山上的大书院将在重阳日开放,一个叫董良的大学问家将会在这一天登台讲学的消息流传开来。

一开始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以为是哪个学问,大家到后来慢慢一打听,才知道董良只不过区区一个十八少年。

这一下可就闹出来了轩然大波。

一个十八岁的少年,有什么资格在这儿能容纳三千人的大书院登台讲学?

再一打听这个人,师门是哪里的?搞什么流派?研究哪一本经典?却没有半点消息。

这个人究竟搞出来了什么学术成果也没有消息。

这自然就引起了这些徐州、荆州、扬州儒生的怀疑。

再一打听,这董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