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诸葛瑾问政(4 / 5)

董良虽然见多识广,但也很难照搬照抄。他可以做到的事,是将许多后来的制度拿出来,让诸葛亮他们看一看,给他们指明前路。

让他们去其糟粕,选其精华,根据这个时代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整适应。

董良起到的作用是是点亮大海上沿岸的一座座灯塔。

诸葛亮、刘备等人起到作用,则是掌握着自己手中的木船,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选择,向哪一座灯塔前进。

董良可以对他们做出影响,但不可能替他们进行决定。

这也是董良为什么选择跟随诸葛亮、刘备一起前进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志向多少有一点点相同之处。

董良有信心对于诸葛亮、刘备产生一些影响,但是董良没有信心能够对曹操和孙权产生足够的影响。

董良甚至可以想到,如果自己就这样的去面对这两个人,很可能连面都见不到,就在门外的护卫一句“你**谁啊?”就被赶走,或者直接抓走下狱。

当然董良也可以选择从零开始,真正的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往上爬,等他爬到中层,能够对曹操、孙权两人产生一些小小的影响的时候估摸着黄花菜都凉了。

还不如像现在这样,一开始就跟着刘备走,那是直接影响一个集团的最高领导。….而对于诸葛瑾谦虚的请教,董良表示,对于交州究竟如何实施治理,他是真的没有什么太好的建议。

诸葛瑾却笑道。

“存初千万莫要谦虚,听孔明所言,豫章诸多善政,皆是出自你手。而你在荆州之时,就已经定下了夺取交州的战略,必然有所教我,请千万直言。”

诸葛瑾这样说,董良回答道。

“豫章诸多善政,我不过是提了个想法,具体实施还是靠孔明。主公在交州之时,已经按豫章之法进行实施,可事务繁杂,北方战事急迫,匆匆离开,却不知效果如何?”

“先生到达交州之后,可依照豫章之法因地制宜,或增或减,全在先生衡量之下。”

“其诸多施政,我并没有太好的建议,不过还有两事嘱托。”

诸葛瑾拱手:“存初务必明言。”

董良笑笑,说道:“第一件事便是交州士家,不知子瑜先生可有耳闻?”

诸葛瑾回答道。

“士燮及其三个兄弟共领四郡,占岭南疆土过半。在岭南士燮威望极高,不在南越王赵佗之下。我虽浅薄但也有所耳闻。”

董良点点头,有些皱眉头,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