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批评董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不停的说道,“大战在即,武艺这样稀松,还有胆子带兵在前吗?”
“就这点本事,还敢和凌操蒋钦的兵马短兵相接吗?”
董良看出来关羽是故意找茬,于是也就放平心态,随便他嘲讽。
可关羽还是不依不饶,正好来主持武举考试。
就把董良扔了进来,让董良去参加兵法这一项的考核。
此次董良在南昌县举行的大规模武举考试,比之前面两次五经科考试,百家科考试,要声势浩大的多。
毕竟识字的是稀缺人才,而有把子力气的是哪里都有。
民间就不缺少悍勇的人。
因此各县先进行基础的力气和耐力的选拔。
然后将选**的送到南昌再参加大比。
而实在不行的不去管他,有一般本事的留在本县任用,或就近从军,或为衙役。
而南昌县中的考试专用的号房已经修出来了,不像第一次五经科考试那样草率了。
但是如今董良待在这号房里只感觉空空荡荡!
毕竟这号房是修给读书人参加笔试的。这些考生当然要比武举考试中识字的人多的多。
这一项兵法考试,其实只是个额外加试,可以算是一个加分项,但是不是必考项。
想在普通的草莽里得到一些会兵法的人才还是很难的。
类似于韩信,霍去病这样的人可能对于古人的兵法并不迷信。
甚至觉得打仗嘛,就那么回事,懂的都懂,不懂也不用说,看什么书啊!
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有一个兵法作为参考指南还是很有用的,这样的人永远是人才。
虽然平时生活中,百姓们无论是打猎还是种田,都可以学习到很多智慧,这些道理,在打仗上都是通用的。
但是这些原始的计谋是不系统的,时灵时不灵的,肚子里有货说不定也倒不出来的。
而前人的兵法,则帮助他们总结好了这些,对于自己没智慧的可以学到打仗的计谋。
本事有智慧的也可以得到提炼。
而兵法更重要的不仅仅是计谋,还有兵**调度,各种令号,以及对士兵的训练方法。
像后人伪托姜太公之名的《六韬》就是操作多一些,里面介绍了各种军队类型,和令号,以及用法。
《孙子兵法》则是一种军事思想,甚至不仅仅是只能用于军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