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宾馆。
进入一个房间,里面站起来两个人,一个30岁左右,一个是50岁左右。
这个50岁左右的男人,长着满口的氟斑牙,特征十分明显,林小光不太认识,但张思浔见过他好几次,这是省委宣传部新闻处的处长冯红旗。
对于记者这个行业来讲,新闻处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有什么重大活动需要采访,必须征得新闻处的同意,特别是党和**组织的一些重大新闻发布,如果不经新闻处同意,一般的记者连会场都进不去。
如果与新闻处搞好关系,说不定就能得到提问的机会。
有提问的机会,记者在本单位才有地位。
什么无冕之王,在他们面前啥也不是。
“冯处长好。”张思浔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坐吧。”冯红旗没有起身,只是朝对面的沙发指了指。
张思浔坐下,冯红旗观察着她,张思浔很是别扭。
她的闺蜜告诉她,博客她能进去,但是已经发不了任何文章,好像是被锁定了什么权限。
此时,张思浔感到,这一定跟眼前的这个冯红旗有关。
“知道我们让你到这里来的原因吗?”冯红旗打破了沉默。
“不知道,还请冯处长解惑。”张思浔已经做好了离川的准备,她对于冯红旗这样官架子十足的人本来就有些反感,此时更是不屑。
“你的博客暂时关闭,不能更新动态。今天就是给你说一声。”冯红旗道。
“为什么?你这是限制**。我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记者证。”张思浔冷笑一声。
冯红旗没料到张思浔竟然是这个态度,正想发火呢,但看张思浔还很有气质,还不怕自己,也许她有一定的背景,于是又把火压下来了。
“**?自由要服从大局、服务全局,不能想报道什么就报道什么。新闻媒体是**,这一点要牢牢记住,不能有丝毫偏离。”
“冯处长这么说,我在博客上发表的消息是偏离了?”
“倒不能这么讲。你宣传的内容在当前已经不太合适了。现在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人数超过10万,你为什么不把镜头对准其他人呢,为什么不写一写普通战士、普通群众不怕死、不怕累、全力投入救援的伟大精神?”
“我的镜头是有限的,我的文字也是有限的。从某个人出发,从一个人的视角来切入,以小见大,以微知著,这是新闻报道最常用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