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龙砚来到了大仓库。
大仓库是五号区的储粮仓,五号区年收成好的时候有上千吨稻谷,收入不好就一千吨以下。
粮仓旁边是几大片平整的荒地,收割的时候就用来晒稻谷,也可以用来站人。
习淼带着赵禾砚过来的时候,空场地上已经有不少穿着军绿色衬衫裤子的青年。
正是昨晚的那一批。
刚来到陌生环境的第一晚,大多数知青还是失眠了,半夜好不容易睡着了,结果还睡不到一会儿,就被喇叭给叫醒了。
这时候整个人都是萎靡不振,耸着肩,阵阵打哈欠。
有些知青跟着同乡的人叽叽喳喳的说话着,无非就是起太早了,天还没亮。
“各位知青同志们你们面向我,按从高到低,左到右排列。”习顺国手里拿着喇叭,大声喊到。
四十个人,数量有些少,不用喇叭,习顺国的大嗓子一喊,他们立即听话按顺序站好。
习淼让赵禾砚归队后,他走到习顺国旁边,把手里的纸张给他。
习顺国扫了几眼,说道,“你来清点人数。”
习淼点头,协助习顺国做事,对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他润了润喉咙,在四十几双眼睛的注视下开口说,“各位安静一下,由我来点名,叫到姓名的喊一声到,顺便举手。”
草帽上棕绳栓住习淼的脖子,牢固靠在后背上,活脱脱的乡里人,但那白皙的皮肤让给人一个错觉,这可能是下乡玩的城里人的错觉感。
四十个知青很多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看到同年龄、看起来很让人产生好感度的习淼,原来还在议论的知青立即停下来,抬头看着向面前的少年。
安静下来了,习淼这才看着名单上面的名字,开口叫喊道,“李甜。”
“到!”青涩的女音传来。
习淼和习顺国看了一眼,随后习淼继续叫下一个知青的姓名。
点名不仅是清点人,最重要的还是认脸。
...
“王报负。”
“到!”
“张翠翠。”
“到!”
...
“贺延洋。”
“到!”
...
一阵下来,最后下来一个姓名是赵禾砚。
习淼扫了一眼,随后抬头,眼睛毫无准确地看向赵禾砚所站的位置,赵禾砚本来就是在看他,这个时候两人的目光就这么对视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