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浊难分(5 / 7)

秉宽、唐寅、新建伯等人,也一直未能加以封赏,是朕的疏忽啊。”

还没封赏?

唐寅也是初出茅庐,却得了个什么渤海巡抚的,负责造船和靖海,现在还南下应天府筹集造船钱粮了。

至于王守仁……更夸张了,现在直接要成为新一代的王威宁,差不多可以用他的名字止草原小儿哭泣了。

能把蒙郭勒津部和察哈尔部连番收拾一圈的人,就他王守仁能做到。

“但还是不急啊。”朱祐樘补充道,“秉宽不在京,很多事也推进不了,朕有意要调他回京。翰林院侍读学士也需要他来担当,进讲于东宫之事,就暂且放放,不过朝中大事也需他参与谋划,朕其实也想多让他参与朝议。可以他的性子,又有些懒惰,从不愿每日早起上朝。”

……大臣听了都很无语。

还是陛下您了解张秉宽那小子。

他从入朝之后,到得势,好像朝堂他还真是不经常来。

以前我们总觉得,他是觉得自己资历不够,不好意思来。

感情是他“懒”,不想来?

不是他怕跟我们面对,而是懒得跟我们面对?这……打人不打脸可知否?

“待他回京再说吧。”朱祐樘道,“传令到应天府,让秉宽放下手头之事,即日护送太子北上,沿途若有差事未能完成,由他一力主持。”

既调张周回京,也没说让张周彻底把南京的差事放下。

大概的意思是,你有本事管,由你一肩挑。

“陛下,那新建伯……”刘健提醒。

您总厚此薄彼,总在说张秉宽,但我们现在提的是“首功”之臣王伯安,陛下您应该如何安顿他?

“朕不都说了吗?让新建伯留在大同为巡抚,执掌地方军务,他曾在大同督抚过,对于地方情况最为了解。”朱祐樘还略显不耐烦。

当说完这些,朱祐樘环视在场大臣,再以语重心长的口吻道:“诸位卿家,朕还想问你们一句,你们现在仍旧认为,朕不该用秉宽吗?”

没人提出异议。

这就让朱祐樘很满意。

“既然没有,那朕把话撂在这里,若是再有人以朕用秉宽之事,行参劾之举,莫怪朕不留情面。”朱祐樘说着,好似是余怒未消道,“六科将之前参劾秉宽的奏疏,都原封不动给拿出去,这次朕就不计较了!但若是再有人说三道四,那就是与朕为难了!”

“议功之事,暂且不提,这几日会有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