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回收与放权(1 / 3)

此刻,陈岳察觉到,自己对于木卫五的开发,在规模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

毕竟木卫五的体量就在这儿摆着,它就这么大,上边的矿产和资源就这么多。

按照之前的规划,此刻,到了从追求规模转变为追求质量的时候了。

陈岳需要更精密的加工能力,需要性能更强大的机器,需要可靠性更高,能耗却更低的设备,需要更快的运输速度,需要更快的计算速度……

当然,目标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以往的努力是在做无用功。陈岳对此有很清醒的认知。

他知道,追求质量的前提,便是首先有足够大的规模。没有规模,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正因如此,在前几十年间,他才如此大干快上,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工业规模提升到覆盖全星球的程度。

有了这个规模,现在的自己终于有了追求质量的资格了。

于是在新历76年的新年之后,陈岳的发展模式陡然变化。

大规模的建设停了下来。从此刻开始,陈岳基本上不会再建造新的工厂,也不会再延伸铁路线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点一点的迭代,一点一点的升级。

就像发电厂。

以往时候,可能两公斤冰托林与相应的氧气燃烧才能发一度电。但现在,陈岳追求更高的热效率。他开始想方设法的提升热能利用率,力求达到以1.9公斤,甚至于1.8,1.7,乃至于最终用一公斤冰托林就发一度电。

原本的粗放管理模式,以及能用就行,其余一切都无所谓的“将就”思想,在这一刻被完全摒弃。

陈岳开始精益求精,吹毛求疵。

啥玩意儿?这个零件,会导致精度降低万分之一?

这没法用啊,立刻研究制造更高性能的零件。

这个零件可靠工作时间只有9000个小时?采取另一种工艺制造的零件,可靠工作时间能提升10%,但能耗提升60%?

先把可靠工作时间提上去。能耗?想办法降下来。

只要有一丁点的提升,一丁点的突破,在陈岳极高的执行力之下,这项新技术立刻便会在全部工业场景得到应用。

这可能仅仅是0.01%的效率提升,成本的提升却可能高达10%。

但陈岳不在乎。

一次是0.01%的提升,一百次便是1%,一万次便是提升了一倍。提升十万次,便是一次全新的技术颠覆,一次工艺和科技上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