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太学院’工程,终于歇菜了。
钱粮不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高价雇佣的这一批工匠,莫名其妙的就开始闹事,让董仲舒给他们加工钱,否则,就要全部离开。
董仲舒的几十名弟子被整的焦头烂额,言语之间不免冲了一些。
不料,那些人竟连之前的工钱都不曾结算,全部直接走人了。
跪坐在阁楼上,看着乱七八糟的工地,以及被随意丢弃的木料、石料、斧头、锯子、凿子等,这个大读书人愤怒的站起身来。
然后,颓然坐倒……
……
“工匠尥蹶子走人、连工钱都不要了?”
一个时辰后,满面颓丧的董仲舒来到杨川家,将事情的原委细说一遍,看上去就十分的疲惫。
杨川坐在轮椅上,沉吟良久,道:“假如说,有人不想让你董仲舒修建太学院,其理由是什么?”
董仲舒叹一口气,道:“其实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眼下朝廷的用人制度,以察举制为主要选官准则,各地诸侯王、公卿、郡守,皆有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这种依靠豪门世族举荐为官的制度,其实算是堵死了寒门士族、百姓子弟的上升之路,让多少有才能者寂寂无名、蹉跎终生;故而,老夫便向皇帝谏言,朝廷主办太学院以作为今后考官、选官的主要途径……”
杨川明白了。
朝堂纷争,终究绕不开‘权’与‘利’,绕不开既得利益者与后来者之间的你死我活啊。
这种层次的斗争,表面看来风平浪静,谁特**都是笑眯眯的,等你的后腰插上刀子,估计还不知道是谁下的黑手呢。
阶层斗争,基操罢了。
杨川沉思良久,突然问道:“就算公孙弘、儿宽等人对伱不满,桑弘羊等士族寒门、商贾之家出身的官吏,他们没有理由坏你的事啊?”
董仲舒摇头苦笑,道:“老夫也甚为不解啊。”
杨川瞅着满面颓丧的董仲舒,心中却也有些快意。
这老贼,揣着明白装糊涂,装的还挺像啊?
他搞的这一套太学院考官、选官制度,杨川自然没什么意见,毕竟,后世一两千年的实践证明,给寒门士子、百姓人留一条活路和上升通道,终究是大势所趋,起码在眼下的汉帝国来说,只能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董仲舒此人,还真是儒生里头的佼佼者,明着为大汉天下奔走,为寒门士子、百姓子弟谋取一条上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