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想母凭子贵?(1 / 3)

舒锦到底还是把工作狂皇帝给劝下来了。

准确说,不是她开的口,也不是哪个皇子阿哥或公主开的口。

她选择祭出了怡亲王允祥。

叫弘昼领着弘昰、弘昕两个幼弟,跑去军机处求他们十三叔。

然后,怡亲王便领着三个大侄子一起跑去御前跪求皇帝爱惜龙体,皇帝不好好休息,他们就长跪不起。

儿子长跪不起,雍正倒是不心疼,可他十三弟膝盖不好,怎能跪在又冷又硬的地板上?

这就是所谓的——弟弟是真爱,儿子都是意外。

雍正终于肯稍微放下朝政,好好休息了。

至于内外大事,自然是交给他最信重的怡亲王……以及和亲王。

没错,弘昼打今儿起要跟着他十三叔一起替皇帝批折子了。

代君王监国,素来只有太子才有这份资格。

因和亲王过于年轻,所以才让叔王协理。——明面上是这个意思,但实际上弘昼怎么敢真的将怡亲王置于“协理”朝政的位子上?

一则弘昼经验匮乏,很多事情的确不晓得该怎么处理。

二则就算晓得怎么处理,他也是万万不敢在自己老子活着的时候揽权的!

所以弘昼很谦虚地跟着怡亲王学习,小事请教皇叔、大事禀报皇父,充分地展现了小辈子侄应有的姿态。

而怡亲王也是素来谦恭谨慎,眼瞧着大侄子如此姿态,他就更得处处有商有量,万万不敢擅专。

一时间,叔侄和谐。

雍正也总算能好好养病了,不必每日熬夜批折子,这身子骨好得就是快。

舒锦每日去请安侍奉,肉眼可见的,皇帝的气色日益好转,甚至还难得地长胖了些许。

倒是可怜了弘昼,同样肉眼可见地消瘦了下来。

舒锦这个跟后妈似的的亲妈都忍不住有点心疼了。

她明白,如今朝堂上还算安稳,弘昼正当年轻,怎么都不至于被这点政务给累成了这副样子。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太心累了。在皇父的眼皮子底下监国,一丁点小事都可能被放大,弘昼是生恐被人揪出错漏。

真是幸亏还有怡亲王一起分担,要不然,弘昼都想病一场躲一躲了。

弘昼整日忙得像只陀螺,其他皇子倒是愈发闲得蛋疼。尚在宫中的六阿哥、七阿哥还可以去读书,三贝勒四贝勒这两个年长的皇子日日去皇帝跟前请安侍奉,却十分不招待见。二位贝勒自是羡慕妒忌坏了